新华财经呼和浩特6月25日电(记者张磊、马悦然、邢路续)内蒙古鄂尔多斯实盘杠杆炒股官网,南有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北有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化面积曾占到了全市面积的一半以上。历经几十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鄂尔多斯在治沙增绿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治理率分别达到32%和75%。
“绿起来”更要“富起来”。面对新目标,鄂尔多斯在防沙治沙实践中,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的经营模式,重点培育发展沙生灌木种植与开发利用、特种药用植物种植与加工经营等林沙草产业,初步形成了集种、养、加、产、供、销于一体的产业链。去年全市林草沙产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增长率突破23%;累计带动30余万农牧民增收致富,在茫茫大漠建起了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
“逆势开花”唱响生态、康养、致富好声音
六月,是肉苁蓉花开的季节。在鄂尔多斯杭锦旗的神漠蓉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肉苁蓉种植基地,一株株青笋似的苁蓉静静地钻出沙地,像一座座玲珑秀气的宝塔,周身开满五颜六色的小花,用顽强的生命力为茫茫大漠增添勃勃生机。

图为杭锦旗神漠蓉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种植的肉苁蓉。
肉苁蓉是沙漠孕育出的一味充满神秘感的中药材,有“沙漠人参”之美誉。近年来,杭锦旗开发了以沙漠肉苁蓉为核心的中药材产业,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面推动从基地种植、生产加工、技术研发、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到高端养生等多元化产业链延伸,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
扎根大漠30多年的姜新宁,2010年来到杭锦旗筹建了神漠蓉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研究适合当地生长的沙生、超旱生植物以及林下药材种植开发利用等技术。
“肉苁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每公斤最高能卖到45元,整根能卖到700多元,年利润超过1000万元。”姜新宁说,他们研发出的肉苁蓉普洱茶、肉苁蓉咖啡、苁蓉颗粒饮品等养生保健产品,大大提高了中药材附加值。公司租赁了牧民闲置的3万亩沙地,通过种植梭梭林套种肉苁蓉,防沙固沙效果明显,并成为当地困难民众脱贫增收的新渠道。
据了解,鄂尔多斯现存190多种野生中药材,包括肉苁蓉、锁阳、甘草等十多种适宜沙漠生存的“拳头”种子,还有从其他国家引进的种子。这条“种植资源+生物科技+电子商务+健康产业市场+荒漠化治理”的完整产业链,让茫茫沙海逐渐披绿生金。
从“一株柠条”到“一块好肉”的绿色经济
在位于毛乌素沙地上风口的鄂托克前旗昂素镇的百万亩柠条种植基地,柠条花开正盛,叶片娇嫩,花朵淡黄,宛如遍地生金。具有极强的耐寒、耐旱、耐贫瘠特点的柠条,是优质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灌木树种。
“柠条是治沙功臣,也是优良饲料,还可做生物质发电原料。”鄂托克前旗林草局总工程师张彦东介绍说,为了充分利用柠条资源,2020年鄂托克前旗整合各级扶贫资金共321万元,以入股的方式成立公司,种植的20万亩柠条每年可加工生产柠条颗粒饲料3600吨,年出栏肉羊羔羊2000只,预计在5年内实现产值翻倍。产业项目分红直接到村,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从“一株柠条”到“一块好肉”的绿色经济蓝图已徐徐展开。
据鄂尔多斯市林草局副局长柳天云介绍,全市现有柠条资源面积约710万亩,可利用面积达90%以上,产值超过8000万元,相关加工企业解决就业人数280多人,人均增收3000元到5万元不等。

图为准格尔旗综合治理砒砂岩的成果。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治理生态“顽疾”砒砂岩,因地制宜种出的高品质苹果广受市场追捧,每亩地收益近3万元。经过多年施策,当地61.8%的砒砂岩地已得到治理。杭锦旗将盐碱地变废为宝,引入黄河水改造成虾塘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年产值超600万元。东胜区的沙棘生产企业生产的沙棘醋、沙棘饮品、化妆品等产品多达50多种,产能达3万吨。
鄂尔多斯因地制宜发展柠条、沙棘、苹果、沙柳、中药材等特色林沙草产业,2023年产业总产值达65亿元,同比增长23%。全市拥有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新增新型经营主体40余家,形成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六位一体”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
“生态绿”与“科技蓝”在沙漠握手
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以南,集中连片建设了400公里“光伏长城”,这片“科技蓝”与库布其锁边林带“生态绿”交相辉映。
库布其沙漠的“光伏长城”、毛乌素沙地的风电光伏“一廊多点”工程,是通过光伏板上发电,板间板下统筹兼顾特色生态修复、造林绿化、经济作物种植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规划总装机规模1.5亿千瓦,治理沙化土地面积1500万亩。
柳天云说,沙漠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光能资源,适合采用“光伏+治沙”的治理模式。这条“光伏长城”可容纳1亿千瓦装机规模,实现光伏治沙300万亩、生态治沙900万亩。
据了解,鄂尔多斯推出资金统筹、以工代赈、建管一体等一揽子措施,构建“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多层次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资金、资源、土地等入股,大力推行以工代赈,扩大农牧民参与面,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预计到2030年,提供稳定就业岗位5万个,每年人均增加收入2万元以上,生态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亿元。
如何把绿色生态转化为好“钱”景?近些年,鄂尔多斯市为多渠道、多元化促进林草资源向碳汇资产转化,在林草碳汇工作中不断积极尝试,启动建设了内蒙古灌木碳汇监测计量中心,研发了“暖城碳惠”碳普惠平台,打造了自治区首家林草碳汇计量、核算、评估方法学科研实践基地等。
柳天云介绍说,2023年以来,鄂尔多斯开展林草碳汇关键技术攻关,持续推进林草碳汇项目储备,系统加强林草碳汇监测计量能力建设,协调推进林草碳普惠应用场景开发。2023年7月、9月实盘杠杆炒股官网,分别签订全市首单林业碳汇项目减排量远期交易协议、首笔CCER林业碳汇远期交易合同,并已完成首单交易。(参与调研:贾云鹏、张浩天)